找到相关内容1880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现代人的烦恼为什么如此深重

         以上宣说了生起烦恼的六因是随眠、、猥杂、言教、串习和作意。以下对应当今的社会现实,逐一诠释六因,就能明白如今人类烦恼为何如此炽盛。   随眠:对凡夫而言,无始以来深植在相续中的烦恼种子无量无边,从古到今没有差别。   :如今诱发种子现行的外缘相比古代,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如今社会物欲横流,在都市的街头,处处耸立着耀眼迷离的广告牌,商铺饭店森然密布,我们的六根时时处处都被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现代|入世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1211818402.html
  • 《唯识三十论要释》的佚文

    。卷端残佚,盖缺序王及明造论因之初文。次明,即述造论及传译,称基师为“慈恩”而不名。次明宗,谓依唯识教理行果为正宗。次明归,谓三藏、五乘、三时,即菩萨藏、无上乘、第三时也。次释立,即释题目及颂文。释文中,大致皆取《成唯识论》申正之文,益以科判。  考昙旷之《百法明门论义记》,于序王竟,开发论宗五门分别:一、明因;二、显;三、彰宗;四、辩归;五、解立。因有二:一、依因;二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2950499.html
  • 读唯识谈阿毗达摩

     六识简介  现在以《摄阿毗达摩义论》里六门心路过程的知识来简介六种了别境识。  六门心路粗分成五门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)心路和意门心路。  以眼门心路为例,它必须具足眼净色、色、光、作意等因缘条件才能发生。色法生灭的寿命有十七心刹那。经过一心刹那或多心刹那到达“住位”时,五(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)来现于五根门。若色是经过一刹那来现于眼前的,则从此以后有分心波动二次,遮断了有分之流,转向...

    罗庆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4052425.html
  • 瑜伽止观修证试探

    奢摩他’以五分别影像为,令心极平等寂静,‘毗钵舍那’以有分别影像为,于所知义中周遍观察;又于见道方面,止观双运,以一切事边际为而证得之,于修道方面,更进修止观平等,至佛果而以作成满为,...受净戒,思维诸欲过患与无常等理,要具备如是资粮和心态。在我们修习时如何住心呢?首先要清楚之境,止观缘境事,依佛陀说约有四种。(一)有分别影像境事:谓实践者,对听闻所得来的,或由教授教诫所得来的,...

    证 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5870105.html
  • 《声闻地》中“唯”之用例考察

    下列〈声闻地〉「相似」(pratirupa, gzugs brnan)  (alambana,禅定对象)之定义中,我们可发现有「唯智  」(jnana-matra)、「唯见」(darsana-matra)、「唯忆念」  (pratismrta-matra)等三个「唯」的用例。  是瑜伽师于相似安住其心,谓彼比丘于彼彼知事  为欲简择、极简择、遍寻思、遍伺察故,于先见、  闻、觉、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670853.html
  • 禅定之种类

    过患,及有对治欲界诸恶之善寻伺。喜乐者,已获得希求之色界初禅定境,内心喜悦,于喜乐未见过失,一切粗重(指身心不自在性)皆得远离,得广大轻安,身心调畅,有堪能性。此初禅具足五支:寻、伺(为取)、喜...烦恼而得解脱。(5)定,即于,审正观察,心专一境。  (二)二禅,定生喜乐。有四支:内等净(为取)、喜、乐、定。即于初禅有寻有伺三摩地相心能弃舍,于无寻无伺三摩地相系念安住;对快速变化的境界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0039498.html
  • 禅定修证系列之一——禅定之种类

    患,及有对治欲界诸恶之善寻伺。喜乐者,已获得希求之色界初禅定境,内心喜悦,于喜乐未见过失,一切粗重(指身心不自在性)皆得远离,得广大轻安,身心调畅,有堪能性。此初禅具足五支:寻、伺(为取)、喜(...而得解脱。(5)定,即于,审正观察,心专一境。  (二)二禅,定生喜乐。有四支:内等净(为取)、喜、乐、定。即于初禅有寻有伺三摩地相心能弃舍,于无寻无伺三摩地相系念安住;对快速变化的境界能...

    如 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1239666.html
  • 禅定修证之禅定种类

    初禅具足五支:寻、伺(为取)、喜(为受境界)、乐(为除粗重)、定(心一境性,为禅依)。《瑜伽》卷十一中说,由断除五法、修满五法而证此定。断五法者:(1)欲引喜,于妙五欲,或见或闻,或曾领受,...)乐,由离身心粗重故,于诸(欲界)烦恼而得解脱。(5)定,即于,审正观察,心专一境。  (二)二禅,定生喜乐。有四支:内等净(为取)、喜、乐、定。即于初禅有寻有伺三摩地相心能弃舍,于无寻无伺三...

    吴信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1141135.html
  • 论大乘瑜伽止观的修习

    缘境  从大乘唯识学的观点来说,众生的心和外在的境都是虚妄不实的,唯有识性。但是我们为了言说的方便,在解释其止观法门的时候,却又离不开能的心和的境。  一般来说,的境可以分为四种。即遍满...影像,由三摩咽多地毗鉢舍刀附观察,拣择、遍寻思、遍伺察。”(4)  (2)无分别影像。即:“谓修观行者,受取如是影像已(指有分别影像知事同分影像———引者注);不复观察,拣择,极拣择、遍寻思,遍...

    释高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147978.html
  • 禅定是什么

    )、喜(为受境界)、乐(为除粗重)、定(心一境性,为禅依)。《瑜伽》卷十一中说,由断除五法、修满五法而证此定。   断五法者:(1)欲引喜,于妙五欲,或见或闻,或曾领受,忆念欢喜。(2)欲...身心粗重故,于诸(欲界)烦恼而得解脱。(5)定,即于,审正观察,心专一境。   (二)二禅,定生喜乐。有四支:内等净(为取)、喜、乐、定。即于初禅有寻有伺三摩地相心能弃舍,于无寻无伺三摩地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3667513.html